中文摘要 |
七十年代細菌質體、核酸鑑識酶、連接酶等研究進展,催生了重組DNA 的技術,也就是說一段外來的 DNA 可以剪接到細菌質體,經轉形作用送入細菌後,藉由質體的複製及細菌的繁殖,外來DNA 可在細菌體內大量複製。隨後,原核細胞的基因表現包括轉錄及轉譯的調控機制逐漸被研究瞭解,並且加以開發應用,原生型質體遂得逐漸改造成高複製、高蛋白質轉譯的載體系統,經由醱酵生產外源蛋白的生物技術工業油然而起。蛋白質能在細菌大量表現,經由純化結晶,也加速了蛋白質的結構功能分析。利用原核細胞表現的許多蛋白都不具生物活性,除非它們經過真核細胞的轉譯後修飾,例如醣化作用或磷酸化作用,真核系統的酵母菌質體也隨之應用而生。相同於質體DNA 於細胞內自動複製的特性,感染細菌的病毒一正式的名稱為噬菌體,也發展成載體系統,或與細菌質體重組合成噬質體載體。感染鱗赤目昆蟲的桿狀病毒(baculoviruses) 所發展的載體系統,可在昆蟲細胞株或蟲體生產外源蛋白;相同於動物的大型DNA 病毒( 如 SV40) 的載體發展,感染植物的花椰菜嵌紋病毒(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CaMV),因為是雙股DNA 病毒,七○年代晚期至八○年代初期許多研究者均寄予厚望,希望能發展成可以應用於植物科學研究的載體,終因其載體的穩定性及容量的問題難以克服,而使這項研究沉寂下來。但是花椰菜嵌紋病毒的35S 轉錄啟動子卻成為是植物遺傳工程的主角,可使剪接於其下游的基因在植物體大量表現。另外,感染植物的雙生病毒(geminiviruses),其基因體為兩段或單條單股DNA,每條 DNA 大小僅約2.7 kb,目前在載體構築上,尚未有好的研究結果可應用於蛋白質大量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