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自雙磷酸鹽被應用於治療骨鬆症和癌症以來,確實造福許多病患,減少許多骨鬆病患的骨折,而雙磷酸鹽對癌症病患的高鈣血症和骨骼轉移病患的治療,也有其顯著療效,後來另一類生物治療的抗骨吸收藥物(對抗人類細胞核因子κ-B配糖接受體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 ligand, RANKL)的抗體,即denosumab),也具有相似療效;但兩者都有引起「藥物相關顎骨壞死症(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簡稱MRONJ)」的風險,這些病患在接受治療之初,若未先評估牙齒情況,或在用藥治療過程中未審慎評估牙齒狀況,都可能會發生該類併發症,等到發現口腔廔管而潰瘍延遲癒合時,才警覺事態嚴重,雖然發生率並不高,但仍有一些病患需要接受清創手術,因而醫界和病患都對此相關擔憂;鑑於臺灣人口結構快速老化,許多年老者可能曾用過此藥物,他們又需接受植牙或拔牙時,更令牙醫師和病患極為困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