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89年,Fayod就注意到鵝膏菌子實體在原球體內的位置各依種類之不同而有差異。例如在大多數的鵝膏菌種類,如毒蠅鵝膏菌(Amanita muscaria(L. : Fr.) Hook)、赭蓋鵝膏菌(A. rubescens(Pers. : Fr.) Gray)、白鱗祖柄鵝膏菌(A. vittadinii(Mor.) Vitt.)等,子實體偏離原球體(primordial bulb)中心而在靠近上表皮處發育,原球體被保留下來而成為基球體(basal bulb);但是灰鵝膏(A. vaginata(Bull. : Fr.) Lamarck)卻在接近原球體中心處發育,由此可以解釋灰鵝膏所屬的灰鵝膏菌組(Sect. Vaginatae)裏的大多數鵝膏菌種類沒有形成基球體的原因,因為在原球體內的主要部位已被子實體的組織所替代而無法留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