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蝙蝠的發表文獻最早始於1862年史溫侯(Robert Swinhoe)的'On the mammals of theisland of Formosa'(臺灣島上的哺乳動物)一書,距今已超過150年,然而臺灣的蝙蝠到底有多少種?迄今尚未有定數。林良恭(1982)在其「臺灣哺乳類研究」碩士論文中,整理描述臺灣哺乳動物的研究文獻,文中質疑昔日文獻(如陳兼善1956 所編著的「臺灣脊椎動物誌」等)所列的蝙蝠物種—如二色葉鼻蝠(Hipposideros bicolor)、臺中家蝠(Scotozous dormeri)、歐洲家蝠(Pipistrelluspipistrellus)、爪哇摺翅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iblepotis)、皺鼻蝠(Tadarida teniotis insignis)存在於臺灣的紀錄,這一篇論文為國人蝙蝠研究之濫觴。1988年,盧道杰完成「竹東地區東亞家蝠(Pipistrellus abramus)活動模式之研究」的碩士論文,除了觀察記錄東亞家蝠的活動模式外,亦至臺灣各地進行田野調查,當時記載所發現的14 種蝙蝠,惟並無發現新的種類;這是國人在臺灣進行蝙蝠生態田野調查的第一篇學術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