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區意識提昇及地方參與能力之成長,社區內廣闊的自然資源經營管理正由政府主導,逐漸轉移到社區成員的合作與共管。臺灣的農村社區在生物多樣性保育上扮演重要角色,2001年行政院核定的「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將社區生物多樣性保育列為政府施政重點,2010年8月4日公布的「農村再生條例」更賦予農村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及自主管理社區環境與土地的機制,因此如何輔導居民在社區建立生物多樣性教育推廣體系,推動社區居民自發性的保育行動,並進而對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育有所貢獻,是刻不容緩的課題。教育是改變的原動力,社區教育更是終身學習的重要環節,它在提昇社區意識、建立夥伴關係、鼓勵居民採取永續行動等方面可以扮演關鍵性角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下簡稱特生中心)為了有效應用歷年在各地社區輔導認證通過之生態調查及解說員,能在其社區推動生態調查、教育宣導及規劃辦理其體的環境保育行動,筆者自2008年開始規劃並輔導成立社區生態教育推廣站,協助推廣站成員持續研習成長,並於當地社區進行生物調查、生態普及教育與其體的保育計畫等一系列行動。2009年成立社區生態教育推廣站32站,成員132人,辦理115項社區生態調查與教育推廣活動,2010年累計成立34站,成員148人,辦理121項社區生態調查與教育推廣活動﹔2011年。累計至36站,成員170人,辦理130項社區生態調查與教育推廣活動。由於各推廣站成員的踴躍白願參與及辦理保育行動的積極投入,筆者認為這是一種成功的社區居民環境參與行動,值得與關心生態及社區發展的朋友分享這難得的經驗,進一步擴大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