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梅姬颱風襲臺過後,出現了一條新聞:「500年才有的奇景!宜蘭雙連埤浮島颱風後『一家團圓』啦!」,文中敘述宜蘭縣雙連埤中有3座天然浮島(floating islands),因為在颱風強風的吹襲下,竟然發生浮島漂移近200m的有趣現象,引起一些人的注目。那什麼是浮島呢?就從字面來解釋,就是會漂浮的島;這些會漂浮的島又是怎麼形成?天然的浮島大都出現在淺水溼地,當溼地上的水生植物藉由走莖繁殖,繁密交錯的走莖逐漸形成密生的草毯,因其富含氣體的走莖在水面上延生繁殖,所以在水面上形成浮力;水下的根區逐漸腐爛,交織纏繞的半分解性根層,其通透性高且密度減少,長期累積下來形成可以隨著水流或風向四處飄移的浮島。宜蘭雙連埤的浮島為臺灣目前現存最為人知的天然浮島,主要由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及馬來刺子莞(Rhynchospora malasica)為主之禾本科(Poaceae)與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所組成,演替後期蕨類及大頭茶(Gordonia axillaris)等植物入侵,根系呈橫向交錯盤狀生長,使浮島基地更堅固紮實,這些浮島隨著水位與颱風季節,會自由遊走形成有趣的自然景觀。早年在南投縣日月潭也有天然浮島,但因建水壩發電而消失(陳江河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