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1986年德國學者Hans-Erich Reineck與鄭穎敏教授以德文發表一篇有關藻礁剖面的學術報告,是目前臺灣極為重要的文獻,所調查的區域就是臺北八里海岸及桃園內海(新街溪口至老街溪口之間)兩處,報告中更將桃園內海的藻礁繪成剖面圖。根據自然科學博物館王士偉博士於桃園海岸進行26處岩心鑽探,以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許民陽教授在觀音海水浴場附近及新屋溪口北側海岸,採得管孔珊瑚(Goniopora spp.)化石,由這些樣本的定年結果推論,桃園新街溪口往南的內海及老街溪口往南的草漯至永安漁港等連續海岸,在7,500年前即有珊瑚礁開始生長發育,於4,500年前造礁藻類在這裡逐漸取得生長優勢。位於淡水河口南側的八里海岸,觀音山前緣的河口沖積平原,於1957年經地質學者林朝棨勘查後定名為十三行遺址,屬於鐵器時代,距今500-1,800年前,是目前唯一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此遺址卻於1988年被劃定為八里污水處理廠預定地,後經各界發起「搶救十三行遺址」行動,1992年行政院核定由當時的臺北縣政府(即現新北市政府前身)負責籌設十三行博物館,1998年興建博物館以保存及展示出土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