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血藤屬(Mucuna)植物有100-120種,主要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臺灣原產記載於「臺灣植物誌(Flora of Taiwan)」有3個分類群,分別為血藤(M. macrocarpa)、大血藤(M. gigantea ssp. tashiroi)及蘭嶼血藤(M. membranacea)。血藤分布最為廣泛,從喜馬拉雅山區到中國大陸、中南半島,在臺灣則常見於中、低海拔山區;蘭嶼血藤則由臺灣的綠島、蘭嶼,往北至日本琉球群島。(黃增泉和大橋廣好 1993)大血藤在臺灣植物誌第二版被列為特有亞種,在臺灣相當少見,標本採集數量更少,記恆春半島與琉球群島間之大血藤觀察及分類意見外族群極少,「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初評名錄」將其列為瀕臨絕滅級(CR),保育方式也難以進行。筆者長期於恆春半島進行大血藤的採集觀察紀錄,也於2014年2月赴八重山群島、宮古諸島採集,並比較兩地族群與分類群之形態特徵。臺灣第一份大血藤的標本是明治42年(1909年)由田代安定(Yasusada Tashiro)於Kosyun(現今之屏東縣牡丹鄉高士)所採,早田文藏於1913年在臺灣植物圖譜中發表為新種,命名為Mucuna tashiroi Hayata,其模式標本目前收藏於日本東京大學植物標本館(TI)。標本標籤上田代安定的手稿寫著重要的相關特徵:豆科宿根性藤本植物,花淡綠色數朵簇生,4月開花,花朵浸漬於甲醛中,將會贈予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