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海拔霧林帶的初夏,氣溫微涼,空氣濕潤,瑞岩林道上蓊蓊鬱鬱的植物們盡情地伸展枝葉,幾乎要將路徑遮蓋掩沒。白尾鴝(Cinclidium leucurum)、藪鳥(Liocichla steerii)早在初春便紛紛從低海拔度冬地遷回每年養兒育女的山林,而每年此時我們也如約來到MAPS Taiwan(台灣鳥類生產力與存活率監測,Monitoring Avian Productivity and Survivorship in Taiwan)計畫設於當地的繫放站,為這裡的鳥兒進行繁殖季的繫放,蒐集當地鳥類族群動態的基礎資料,這已經是第四年了。森林裡眾生依著四季更替興榮枯衰,鳥兒們也循著日照的變化準時啟動繁殖任務,鳴唱求偶、築巢育雛,年復一年。然而,這一年的林道鳥事與往年有些許不同。6月中旬林道繁殖季的中期,許多小幼幼們已經離巢跟著爸媽探索新世界、儲備謀生的技能。林間四處蹦跳著活潑生氣的嘰喳聲,在眾鳥合奏的森林交響曲中有段清亮高亢又饒富變化的哨音從冠層灑落下來,我仔細聆聽辨音,是這裡不曾聽聞的曲目,乍聽似小卷尾(Dicrurus aeneus)那俏皮多變的歌聲,不過此地海拔對小卷尾來說太高了。排除卷尾,鎖定可疑目標,在樹冠上發現了牠—白頭鶇(Turdus poliocephalus niveiceps)。漫步林道,每隔一小段距離就有一隻熱切演唱的白頭歌者,這可不是獨唱,而是整條林道大合唱了。這是瑞岩繫放站自2011年開站以來首次遇見白頭鶇,而且數量多得驚人。2014年繫放站白頭鶇個體的捕獲集中在6、7兩個月,8月之後僅零星單隻上網,9月完全失去蹤影。總結該季共繫放白頭鶇11隻,其中包括5隻母鳥、4隻公鳥及2隻當年出生的幼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