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自然保育季刊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臺灣蝙蝠研究與調查新技術--紅外線熱像儀之應用
並列篇名
Using therm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survey and study of Taiwan bats
作者 張育誠 (Yu-Cheng Chang)周政翰黃光隆鄭錫奇 (Hsi-Chi Cheng)
中文摘要
舉凡伽瑪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微波和無線電皆屬於電磁輻射,其波長由短至長,分別為伽瑪射線(0.01nm)、X射線(0.01-10nm)、紫外線(10-400nm)、可見光(400-700nm)、紅外線(700nm-1mm)、微波(1mm-15cm)及無線電波(15cm-2km)。太陽光組成比例中,紫外線占5%、可見光占46%、而紅外線占了49%。可見光由牛頓(Isaac Newton)於1666年發現,可分成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光譜色。1800年赫胥黎(William Herschel)測量太陽光線經稜鏡折射出之光譜各色的溫度,瞭解溫度由紫光到紅光逐漸升高,更意外發現紅色光以外當溫度上升更快卻完全沒有顏色,推論太陽光於紅光以外有熱效應明顯的不可見光,即現稱之紅外線。隨後,1801年里特(Johann Wilhelm Ritter)認為光線應同樣具備兩極對稱的物理性質,當時已知氯化銀(AgCl)於陽光下會逐漸變黑,運用赫胥黎發現紅外線的方法,里特發現氯化銀於紫色光以外區域變黑更快,推論紫光以外亦有不可見光的存在,即現稱之紫外線。其中人眼可見的電磁輻射波長範圍相當窄,僅可見光波段,但可見光是光源下人眼視覺成像中物體能有顏色表現的主因,當可見光照射物體時光線完全吸收後,人眼視覺中所見到的物體呈現黑色;光線完全反射則呈白色,吸收綠色以外光線且反射綠色光,物體則呈綠色。
起訖頁 36-49
刊名 自然保育季刊  
期數 201512 (92期)
出版單位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該期刊-上一篇 常見卻鮮少人知的菊虎科昆蟲
該期刊-下一篇 運用開放軟體建置野外調查點位照片資料庫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