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射型雷射(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s)自從1979年被K.Iga發明以來,由於其低閾值電流(threshold current)、單一縱模以及良好的光束品質(beam quality)等特性,至今已廣泛應用於光儲存、光通訊及光感測器等。研究上,面射型雷射有兩個獨特的議題,其一是雷射易受外在光微擾的影響,如光負迴饋(optical feedback)等,使光功率不穩定;其二是雷射的偏振態(polarized states)會隨操作電流或溫度而變,光場偏振態很不穩定,此兩點皆會使雷射的輸出光呈現隨時間混沌振盪訊號(timevarying chaotic signals),近二十年,由於光學混沌能應用於通訊工程中編碼與資訊加密,迄今,面射型雷射的光混沌現象仍被廣泛探究。有別於隨時變訊號的混沌現象,物理近代發展中,另一個重要的議題是量子混沌(quantum chaos),亦即是用量子理論研究古典混沌系統以了解量子及古典對應性(quantum-classical correspondence)。二維彈子球檯模型(two-dimensional billiards)是研究量子混沌的主要模型,這是因為二維彈子球檯在古典力學上,粒子運動軌跡的圖像容易理解,而在量子力學,粒子是束縛在二維無限高位能阱(2D infinite potential well),粒子的行為可由定態薛丁格方程式(stationary Schrödinger equation)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