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環境人權(EHR, Environmental Human Rights)」,亦是「人權」領域中重要組成元素之一,且人人均與環境人權發生關係。近十數年來因臺灣地區相關社會團體及學研界的努力,關於環境人權訴求的議題,已日益受到政府及公眾普遍關注。而「中華人權協會(原中國人權協會,本文簡稱人權協會)」為擴大1999年起環境人權指標調查之深廣度及效用,以反應逐年環境人權之定量(quantitative)即時狀況,先於2000至2005年間委託本研究團隊協助並針對其調查內容,進行逐年必要之調整、修正。惟,自2006年起「人權協會」調整過去之調查作為,委由「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本文簡稱臺灣人權指標研究小組)」統籌該協會自2006年度起,各項人權指標之逐年度調查內容及調查作業。惟,人權協會盱衡時空環境之變遷、歷年專家調查過程累積之調整建議與意見、以及為俾後續能持續且真實地反應國內各項人權指標消長情境,係於執行臺灣人權指標調查工作的第十個年度,即於本年度(2015年)再針對2006至2014年間專家德慧(Delphi)調查內容及對象,進行擴大深廣度及內容效度討論與調整。而本年度各項指標調查作業方式,原則上係賡續2006年起之調查作為,主要仍分為兩個部分進行:第一部份為採用整合式問卷方式,以一般民眾(普羅組)為調查對象;第二部分乃針對各項人權指標系統(例如環境人權),於特定學者、專家間進行兩次德慧(Delphi)調查。惟,如前揭本年度因德慧組調查對象結構、內容之「調適」變革,針對本調查部分之評述,係以本年度調查敘述統計分析結果為依據,且暫不進行跨年度間之比較與推論統計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