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會認為擁護威權政治以下簡稱「威權」(是錯的,進而反對它?縱使在「工具理性」之「手段─目的」架構的思考下,有時候「威權」亦符合工具理性的邏輯而是理性的,例如藉由限制思想或言論自由這手段可以達到有效治理人民的政治目的;或有時候威權更能有效率地執行某項政策以實現當局所設想的國家利益,例如越過(或根本不需要經過)議會監督這程序,而直接強力執行水利工程的建設。從結果的成效上來看,擁護威權政治似乎更有利於政治目的的實現。但不因為它符合這意義的合理性,我們便不反對它,僅有這意義的合理性還不夠。就儒家立場而言,反對的理由其實十分簡單:威權違背了「把人當人看待」(人是目的自身而非僅是工具)這基本原則!換言之,威權政治之否定,在於它無法通過「道德理性」的檢驗。理性的道德運用是判斷一個行動是否應當被作成的底線,以追求現實利益而言,符合正當性是行動的基本前提。在儒家,此最早見於孔子之「見利思義」(〈憲問〉),孟子繼承此思想進而具體指出「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公孫丑上〉),孔孟所言正揭示出理性(以孟子的用語為「良心」)之道德運用中的「義利之辨」。「得天下」固然對有此欲求的人而言為「大利」,但若藉由不正當(不義)的手段──例如鎮壓式軍事力量、偽造不實事件欺瞞人民,或把人僅視為是「工具」而能隨意被犧牲──來實現這目的,必然為孔孟一脈之儒家所反對。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不把人當人看待」的手段無法通過「道德理性」的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