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社會科學的通識教育,在世界各國的高等教育課程改革與創新的過程中,已非一個新鮮的課題。值得關注的是,社會科學與時代變遷,甚或是世代思維差距的衝擊之下,出現了哪些變化?而這些變化又有多少程度被融入教育體系的思考當中?顧名思義,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作為一個專業,尤其作為大學生追求的一門科學,它所指涉的不僅僅是研究一種有關於人類思想、信仰、行為、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現象互動的一種知識而已,更重要的它應該透過何種理性、客觀,兼及理論(theoretical)與實證(empirical)研究途徑所獲取的一種具科學價值的知識(acquire knowledge)。因此,為使社會科學更具科學性,研究方法的應用與訓練、質化(qualitative)、量化(quantitative)、質量方法的混成以及多元研究的途徑,乃至於科際整合(interdisciplinary)論調的興起,均使得社會科學不再只是侷限於早期規範性(normative)、哲學性的詮釋觀點,而轉型成為將科學規則內化於社會與個人或與公眾(public)議題多樣化的研究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