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競天擇」的理論,自進化論者達爾文提出後,就普遍被世人所公認接受此一「生物乃由競爭而產生進化」的論點,國父孫中山先生對於達爾文的此一理論至為贊同,認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不僅是所有的動植物種,人類也一樣在競爭中求生存,從「人與獸爭」、「人與天爭」、「人與人爭」進而演化成「民族與民族爭」、「人民與君主爭」、「勞動者與資本家爭」。然而人類的求生存雖然免不了競爭,但是卻與物種進化的競爭有所區別,他認為「人類的進化是以互助為原則」,因此國父反對馬克思以「階級鬥爭為人類進化原因」的主張,認為那是「以物種之原則,而施諸人類之進化」。事實上以人類的智慧,已經能深深體會「競爭是進步的動力」的道理,造成進步的原因,絕不是壓制甚至殲滅對手,而是透過觀摩借鏡、截長補短,優勢互補,相互提升競爭力,共同提升生存的境界,達成互利雙贏。基於上述的理由,世界上國家與國家間、區域與區域間,便普遍存在這種既競爭又合作的現象,彼此互別苗頭、互相較勁的結果,便開始有了「競爭力」這個概念的滋生,進而發展成為國家或區域間競爭力的排名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