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文化研究雙月報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存在之痛:《鬥陣俱樂部》之分裂主體研究
作者 黃資婷
中文摘要
《鬥陣俱樂部》選擇在千禧年前夕上映,作為上個世紀的句點,可視為大衛‧芬奇以電影語言抗衡二十世紀末,面對未知未來的騷動,讓黑色電影變形後捲土重來的代表作品。有趣的是,電影在上映時票房不甚理想,卻通過「第三持留」等紀錄性技術,獲得影迷們的讚譽。本文將討論導致電影《鬥陣俱樂部》主體分裂之因。除了電影主角敘事者「我」/泰勒的主體建構外,也涉及導演對於電影主體的建構,使用了紀錄性技術讓電影得以透過複製,反覆被觀看才發現導演留給閱聽眾的禮物。本文分成四個面向,借重精神分析與社會學探討《鬥陣俱樂部》中的分裂主體問題:第一,使用波蘭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被圍困的個人」之概念,分析電影中主角所面臨的生存困境,如何導致主體的精神狀態走向人格分裂,呼應斯蒂格勒所云的「存在之痛」;第二,泰勒德頓作為誕生於時差罅隙的靈魂人物,導演以此角色的後設性質凸顯電影主體;第三,敘事者「我」、泰勒所呈現的身體意識及主體辯證;第四,闡述瑪拉辛格與《鬥陣俱樂部》裏大破壞計劃要摧毀的經濟大樓有何象徵意義,以及我/泰勒在片頭、結尾視覺憬然現前的兩人對話,情節裏卻是分裂主體「我」的自我辯證循環,最終在瀕臨自殺的儀式裏取得主導權,反應人們現代社會的生活處境。
起訖頁 22-50
刊名 文化研究雙月報  
期數 201309 (140期)
出版單位 文化研究學會
該期刊-上一篇 台灣愛滋防治政策中的生命政治
該期刊-下一篇 從大和村到模範村:一九五○年代日式住宅的空間體驗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