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來的文創風潮中出現一種現象,就是面對西方的表演秀,類似轟動叫座的太陽劇團,縱使表演精彩,總覺得缺少了什麼?就是本土文化的親切感!記得前些年有個表演團體,想將美國拉斯威加斯的大型「水秀」引進中國,在審批過程中北京文化單位提出的看法:就是美則美矣,卻缺少了中國元素!也就是希望增加中華文化的成分。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亟需加入中國古典元素,在諸多要籍中就想到《山海經》,他們先參考了時報文化出版的《山海經》新讀本,並返回臺北找到我,試圖重編豪華的水秀並讓山海故事登場。同一情況,大塊文化出版社的創意:《山海經》繪圖本,既使用國家圖書館珍藏的繪本,並經過現代手法加以美化包裝,果然轟動一時,並在新聞局年度好書甄選中獲得好評。同樣的,在趨勢文教基金會的說演劇場中,我代表神話學者與楊格心理學家旭亞對話,配合李易修導演舞台新劇《蓬萊》中的精彩片斷,獲得熱烈的回應。從這些經驗證明「文創」若要成功,亟需有深度的本土文化內涵,類似《山海經》的條目式記事,在現代的文創中作為本土文化元素,即可成功吸引了觀/覽者的注意,可知「流觀山海圖」非僅五柳先生的獨特嗜好,現代人也可接納這些古代神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