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海外漢學界,還是華語學術圈,中國文學傳統中的「小說」是否能準確翻譯英文的 fiction 或 novel,或 fiction、novel 能否完整表達中文「小說」的複雜意涵,一直是個惱人的問題,關於此議題學界向來有許多討論,討論方向大概可分三種路線。第一種路線可被稱為「小說原生論」,抱這種觀點的學者多半認為,中國與西方的「小說」觀有先天與根本上的區別,中國小說有自身完整的體系,且歷史久遠,只是到了近代因西風東漸才發生概念上的轉變,持此觀點的論者因而強調中國傳統內部的元素與構成。第二種路線則是廣為人知的「衝擊反應論」,這種路線側重「小說」於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的轉變,認為現代的「小說」觀念乃是被動地接受西方翻譯小說的影響,從而產生質和量的轉變,雖然「衝擊反應論」不否認中國傳統先天的文化因子,但更傾向強調西方文化的後天影響,以及隨之而來的小說概念蛻變。第三種路線則是「日本轉來說」,這種說法的學者認為,現代「小說」乃由西方,經由日本,再傳入中國,強調日本中介的因素,由於清末民初的知識分子受日本影響甚大,且當時許多西洋小說的中譯本實來自日譯本,因此小說東來的論點,在大方向上,多數學者大概也會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