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渡海扶桑的浙江僧人東臯心越(1639-1695),在「故國非我有,身世一場空」的無奈下,離開中土,東渡弘法。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事蹟之一,當屬其將天妃信仰帶入江戶。除此之外,東臯高超的篆刻技藝及琴學素養,更被視為日本篆刻之宗、江戶古琴之祖。這樣一位多才多藝的僧人在其詩文中,留下了渡海時的多舛經驗,透過東臯的文字,當時航海的險峻情況歷歷在目。或許我們可將東臯心越詩文置於十七世紀的東亞離散書寫(diaspora writing in East Asia)的脈絡中,藉以理解明末清初東渡遺民僧的心境與自我定位,重建探索東臯心越如何面對離開中土、航渡扶桑的生命經驗,以及他內心深處的情感及宗教想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