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編過的《應用倫理評論》中,那些以「環境倫理」作為主題的探討,由於一直注重義務實踐的動力從哪裡來的解題,是以多半會比較傾向於「環境美學」的抒發,而本期再度探討「環境倫理」這個主題,輒嘗試改以「山林倫理」作為主述,請學者專家直達胸臆,抖露高才。一般而言,「山林倫理」畢竟不是受到廣泛談論的議題,目前大部分人談的是「戶外休閒倫理」或「無痕山林活動原則」,但是,如果特別著眼於關懷我們這些都會人的生活,以及吾人的生活世界,那麼,「山林」當是談論的絕佳候選項,因為,那可是都會人比較容易接近的一種山野場所。然而,當我們試著探討或談論相關議題時,可能會立時遭遇其間充斥的諸多弔詭所衝擊,就好像會面對特定的「解構抨擊」般——此如陳玉峰在其〈土地倫理〉中把「臺灣土地倫理」一分為二的理性嗆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