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下旬,宜蘭縣蘇澳榮民醫院爆發集體「類諾瓦克病毒」感染事件,兩週內共有70多名病患和醫護人員,陸續發生嘔心和腹瀉等腸胃道感染症狀。您是否對「類諾瓦克病毒」感到陌生呢?以下為您詳細說明。類諾瓦克病毒屬於杯狀病毒科,為單股RNA病毒,擁有20面體的外型且無外套膜。它在歐美及日本都是引起病毒性食品中毒最主要的病毒,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絞痛等症狀,有時亦有微燒、發寒、頭痛、肌肉痛及倦怠。此病症通常是突然發生,好發於季節交替時,非法定傳染病,平均潛伏期約12-48小時,症狀大多持續12-60小時。此病毒對一般健康者危害不大,但是對老年人和嬰幼兒較易造成嚴重病例,如果身體已經很虛弱,腹瀉將可能產生脫水、電解質不平衡的現象。經過妥善治療、充分補充水分,大約一週即可痊癒。類諾瓦克病毒在美國平均每年可能引起二百三十萬件的急性腸胃炎,在台灣因類諾瓦克病毒感染的急性腸胃炎病例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在秋冬季節。類諾瓦克病毒無法在人體外增殖,但能長時間存活在糞便或嘔吐物中,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由糞口傳染,如污染的飲水、食物(特別是有殼的海鮮類及沙拉等)、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或飛沫傳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