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天天都有不同「疑似黑心食品」的新聞報導,造成人心惶惶,不曉得還能吃什麼。究竟,怎樣才算是「真正」的黑心食品?黑心食品是否全都「有害人體健康」?面對「黑心食品」引發的種種疑雲,我們將從有效辨識、政府把關及正確選擇三方面深入探討,讓民眾吃得更安心。媒體把所有不合乎理想期待的食品,都簡化歸類為「黑心食品」,這個名詞在法律上並不存在,如此定義的範圍也太廣,使得民眾無法了解什麼是「真正」的黑心食品。如何區別及定義「黑心食品」?第一、不該給人吃的,拿來給人吃;也就是「黑心商人」存心詐騙消費者所生產、販賣的食品。例如:病死豬肉屬於廢棄物,按照廢棄物的管道應回收或銷毀,不能再食用。但若把這些病死豬肉當作食物,無論是否有害人體健康,絕對是黑心食品。第二、對消費者的健康、權益有重大危害的食品,也是黑心食品。例如:食物中有不該添加的防腐劑,蔬菜水果使用不該使用的殺蟲劑,養雞鴨使用不該使用的抗生素;甚至添加合法但過量的防腐劑,或者使用「合法」的抗生素、卻沒有適當的停藥時間…等。以上兩種情況,都是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