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襪子」雖然是我們生活中很普遍的日常用品,但很少人會想到「襪子」是怎麼來的?除了進口產品外,台灣人是如何生產襪子的?為了瞭解這有趣的問題,本文從研究台灣地區織襪機的發展歷史切入,得到了下列幾項重要的訊息:一、彰化平原自日據時代中期開始,就有紡織、食品加工、金屬等工業的雛形,台灣光復以後憑藉此地區的基礎,以及上海紡織業的遷入、美國援助台灣、國民政府的經濟政策等重要的助力,使得這些工業蓬勃發展,台灣織襪業與襪機製造業就是以彰化縣市為主要的聚集地。另外,此地區40多年來地方風貌的變化,也見證了台灣從農業社會步入工業化社會所付出的代價。二、織襪業與襪機製造業屬於中小企業的經營型態,所以從這兩種行業歷年來發展的步調,吾人也可看出國內中小企業發展的端倪。三、就技術而言,國內織襪業,初期著重師徒和家族成員間手工技巧的傳承,後來隨著織襪機不斷的改良,減少手工處理的程序,使得織襪技術與織襪機操作技術的重疊性越來越高。四、襪機製造業的製造技術,向來是以引進國外先進產品,再行仿造改良的方式進行,在業者意願與大環境配合度不足的情況下,國內襪機製造業目前尚無自行研發的成果。五、民國70年代中期以後,台灣經濟結構面臨轉型,許多織襪業與襪機製造業或者關廠,或者外移第三地,也有少數業者能夠即時提升機器設備,增強自己在電腦資訊方面的能力,以因應新的競爭環境,這是台灣中小企業強韌生命力的展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