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川(一八八九─一九四二),為日治時期台灣民族運動與文化運動的健將,亦為台灣社會由傳統過渡到現代的指標人物。他曾接受傳統的漢學教育,對於漢詩與儒學有深刻的浸潤涵養,而成為其生命底層精神力量的來源;也最早吸收國際民族自決與社會主義的思潮,並在台灣實際從事思想啟蒙與政治運動,以其生命與日本殖民政權相對抗。本文探討王敏川對於書房教育的興革主張,指出其對於書房教育有雙重的定位,一方面希望它延續闡明孔教、傳習漢文的固有功能;另方面則期待它成為健全國民人格、改造台灣社會的發動基地。在此一定位目標下,他期許書房教師應重視人格修養及學識養成,以成為身教典範及社會導師;另在教法與教材上,應減少機械式的背誦,因應兒童身心狀況,採用啟發式的教法,增加具思想性的白話教材,以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及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其社會意識與現代思維。從此一興革主張中,吾人看到一個現代儒者如何藉由書房延續漢學的命脈、尋找儒學的生機;也看到一個激進的知識份子如何透過書房來提振國民人格、實現社會改造;實為二○年代台灣新文化運動中傳統與現代的轉化做了最佳的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