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者,大率是指謂人之精神表顯於外所成就之種種客觀外在事業。而「人性論」則大率是指謂探討人之為人的道德根據或人之能「成德」的根據;而這兩者之間有何關連性呢?也就是說「歷史文化」與「道德實踐」的關係是什麼?由於船山整個哲學之思想是屬於「重氣」立場,亦即所謂重「客觀實在」,所以對「歷史文化」此一客觀存在特別重視,而在其論「人性」時更視其為核心所在。即在船山「人性論」思想中,「道德實踐」必須在「歷史文化」的場域與開展中才能得以完成,無此時空場域則無德可成、可開展。就船山而言道德實踐必須就每個人所處之有限「區量」中完成和成就的。所以其「人性論」之論述是一非常重視「時間性」與「空間性」的動態情況,而這種說法是很能貼近一般人在「道德實踐」中的具體情況的。且在此理論基礎下,「歷史文化」存在之價值也較能被貞定與肯認,而不再只是可有可無之存在。而此一理論特色,正如唐君毅先生所言,是船山思想中最不同於宋明儒且尤有進者之處。此論文即是要藉由去分析「歷史文化」在船山「人性論」中所扮演的地位,看其思想與宋明儒者之差異及其特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