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孔子自言吾道一以貫之,而曾子卻在回答門人詢問時以忠恕釋之切入,探討曾子以二釋一之故。首先釐定孔子所言之一(道)屬「本體義之仁」,乃絕對不可說者。曾子所言之忠恕則屬「功夫義之仁」,乃是可分析地說者。次言就工夫論分析出的忠恕二者,忠乃指道德生活之內部求自立的工夫,恕乃指道德生活之外部求立人愛人的工夫。再論及忠恕是足以實踐地體証仁體存在的本質工夫,但與陽明之逆覺體証之不同,在非直指此証體工夫之本身,而是連同工夫進行的脈絡、情境而言,此即內在的生心動念與外在的與人交接也。復次,再討論到工夫與本體的層層詭譎相即,首先是忠恕實為一體之兩面,當工夫成熟,即証自我實現(忠)與人我相通(恕)為一,其次,在以忠恕合一之頃,亦即體証仁體之存在,亦即証工夫義之仁即本體義之仁為一也。最後試以現代語言詮釋忠恕,忠即「真誠地面對自己」的工夫,恕即「無私地對待他人」的工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