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對於原先儒學由「內聖」到「外王」的思考,將做一大逆轉,而指出──從「外王」到「內聖」的一個嶄新可能。筆者多年來以「血緣性縱貫軸」為核心來詮釋中國傳統社會,並提出批評;對比而言,當前的台灣已進至一以「人際性互動軸」為核心的「公民社會」。於傳統血緣性縱貫軸的社會,而有──從「內聖」到「外王」的結構,人際性互動軸的社會則為一──從「外王」到「內聖」的嶄新可能。再者,筆者將指出原先──從「內聖」到「外王」如何落入以「心性修養」為中心,而遺棄了「社會公義」;相反地,──從「外王」到「內聖」,則不再是「大公無私」,而是「公私分明」,對於「心性修養」與「社會公義」有一恰當的衡定。筆者以為這是後新儒學的嶄新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