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透過不同的戰爭題材的小說,檢視台灣二戰經驗的集體記憶及國族認同。小說多半用具體生動的細節來展現生活圖景,對於戰爭狀態下人的精神價值、人的生存處境的關注。論文處理的面向有:盟軍空襲經驗的書寫;戰爭迫害的延續性、擴散性;幾種共同的歷史記憶:人性與生存的掙扎,食人肉所帶來的精神壓抑,以致瘋狂等等,以之探討唯有直面真實的歷史記憶,才有新生和救贖的可能,而作家也藉由書寫歷程,重新尋找、賦予自我新的生存價值與意義;本省與外省的戰爭經驗不同,以之建立族群之記憶與認同,而對戰爭的記憶或想像,同樣呈現了作家自身對現實及歷史的不同階段的認知。但不論取向如何,飽受戰爭與災難的離亂之苦的人們,外省也好,本省也罷,都營造了歸鄉迢迢的想望:一條回家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