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時期昭和年間活躍於頭圍(今日宜蘭縣頭城鎮)的登瀛吟社,受限於史料,一般學者較少研究。個人經田野調查獲得寶貴資料並與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中有關登瀛吟社之資料互為補充,觀察該社運作情況及發表的詩作。擊鉢吟詩的作品一般人皆視為填字遊戲,價值不高,社員與日本統治者唱和的行為也被視為「馴化」行為。本文試著從文學經營及傳播的角度重新詮釋登瀛吟社活動。認為登瀛吟社成立之目的在於「研究漢詩、振興漢學及助長地方文化」,並不特別表彰民族思想,也不要求創作作品為人民發聲,其重點在藉由寫作漢詩,帶動地方人士學漢字、漢詩,及使用母語念漢詩,讓漢文化得以傳承。登瀛吟社擊鉢吟詩從積極面來看,則類似今日自辦小型文學獎,可視為鼓勵社員創作,聯絡感情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