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自參與南部區域實務規劃工作后,深感運輸部門和空間結構之間似乎缺乏一有效分析工具。雖然在概念上我們都承認此兩者是相互影響的,然而在實際規劃上,運輸設施往往被視為用來服務空間活動的一種工具,並無法有效的表達出運輸設施也是塑造空間結構的一重要因素。事實上運輸設施並不僅僅提供服務,在它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空間活動又受到運輸設施之影響而改變其原有的空間結構。舉一個淺顯的例子來說,假若在規劃上採用一較分散的發展模式,然而卻提供一種傾向于集中的發展模式,則兩者規劃在一起,會造成何種現象呢?這也是本文研究上的一個基本方向。其次,本文研究的目的,並不想從空間經濟理論上求得證明,誠如黎文清(71)之結論「空間經濟模式雖然歷經多數學者的發展,模式結構已趨完整,但它是一種理論層面的模式,可以為都市計劃提供理論基礎,卻不適宜應用到規劃作業中」,也不想對勞萊模式的整合系統作進一步研究。本文僅是由傳統的觀點--空間結構的發展決定運輸設施的發展著手,更進一步說明,運輸系統對空間結構的影響如何?畢竟在實際系統中,運輸系統是早已存在的事實,在開發中國家,若忽視現存運輸系統之存在而去刻意構想空間結構來影響運輸系統,有時是不切實際的。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有二:1. 當運輸系統之改善與否,對規劃中的未來空間結構會產生何種影響。2. 當規劃上構想出數個發展模式,則透過運輸系統對此數個發展模式會產生何種結果。本文純粹從實務規劃工作上,去探討如何對規劃者在規劃過程上有所幫助而提出的一種方法,不全之處,尚祈先進不吝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