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為人口遷徙之動機(Motivation),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在社會學之文獻中屢見不鮮(Suval 1972; Newman 1965; Lipset1955)。由於鄉村地區缺乏教育、就業等機會,進一步往上爬之可能極小,人民向上爬升之熱望受到挫折,因此決定向都市遷徙,尋求向上發展之機會。人口連徙之動機大致可分為二,其一為積極的、主動的,另一為消極的、被動的。積極的動機其目的在尋求較好的工作與生活,關於這一點,正與往上爬之社會流動目標相吻合。E.G. Ravenstein(1885, 1889)最早說明遷徙的動機在改善經濟環境,人口從貧窮的地區流向有機會的地區,由鄉村或小鎮逐步流向大都市。Everett Lee(1966)則認為社會因素影響人口遷徙,他假設每一移出地(Origin)和移入地(Destination)均分別有一組積極因素吸引人口及一組消極因素影響人口外移,這些因素差異愈大,人口遷徙愈多,因此兩地間之人口遷徙涉及兩地之“推--拉因素(Push-Pull factors)”。Michael P. Todaro(1969)的人口遷徙(鄉村往都市)經濟理論,則採另一種觀點,他認為人口從鄉村移往都市之主要理由為都市工資較高,但所謂工資其實為預期值(Expected Wage),並非真實工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