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終歸會隱入歷史,管它得失、是非、成敗、或者榮辱。一本個人的功過簿,後人還會覺得有意義嗎?如果某人已隱入歷史。徐復觀先生在1982年已隱入歷史,但他對妻子兒女的親情、對故鄉國土的濃情,以至於他的讜言偉論、錚錚風骨,仍然會讓後人銘記和懷念;而徐復觀用他的「感憤之心」所形塑出來的文字和著述1,同時也給讀者帶來精神上的極大愉悅。徐復觀一生(1903~1982)活得精彩,他的經歷就好像一齣傳奇,由政治而學術,由辦報而著書,在思想史、經學史、藝術史、文學批評史等各個領域,都留下皇皇巨著。他的時評和雜文分析細入,針貶時弊一針見血,兼又感情細膩,讀後惹人深思,令人印象難忘。徐復觀在香港的晚年生活(1969~1982),治史者還未及注意,例如由徐妻王世高整理的《徐復觀先生年譜》,徐武軍的《先父徐復觀先生年表》,只有先生著述出版的記錄,某些年份一片空白;徐復觀在香港生活的一鱗半爪,也見不到。筆者利用中、港、臺三地出版的文獻資料,嘗試把徐復觀在香港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作出歸納和論述。徐復觀對香港有什麼觀感、印象和態度如何?徐復觀閱讀『香港』這本『書』,有什麼發現?對徐復觀來說,殖民地的香港,他只是一個過客;可是,在身不由己的情況下,徐復觀人生的晚年,卻是在這彈丸之地棲息和渡過。他的日常生活就是寫稿、教課、演講和著述。徐復觀平時有什麼消遣?有什麼生活習慣?他和香港社會各界,和誰有過交往?徐復觀對香港,只有陌生抗拒的感受,抑或容有依依不捨的感情流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