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1472-1529)於明代儒學中執心學之牛耳,雖其標舉「致良知」的重要性,但在其一體的工夫脈絡下,並未曾忽略「身體」的地位。陽明的身體觀為一精神化身體觀,在心-氣-形一體三相的結構中,氣不僅為前意識,於始源之時(夜氣)具有道德義,更具備在萬物底層共同流通之功能。透過氣的溝通,心-氣-形得以互相滲透,故透過養心即養氣的修養工夫,身體已然受心、氣所轉化、滲透,達到全身是氣、全心是氣的狀態。此時,所有的知皆是「體知」亦為「良知」,「良知」活潑潑地充塞於天地萬物之間,故吾人在體現良知的同時能夠展現聖人氣象而達到「全其萬物一體之仁」,「上下與天地同流」之聖境。值得注意的是,雖陽明在心即理的脈絡中言「身之主宰便是心」,並同意「夫志,氣之帥也」,但其亦認為「『志之所至,氣亦至焉』之謂,非極至次貳之謂。」因此,心只是較具道德意識的提策能力,氣雖受外物所擾而有軀殼上之好惡,然志氣應為同流而非先後次第,身體也並非全然毫無道德主體性,故理解陽明的身體論應視心-氣-形為同體的不同面向,而無須以次第位階看待心-氣-形之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