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為宋末元初的大儒,與許衡並稱。《宋元學案》將吳澄列為朱熹四傳弟子,然而其特別強調「心」之觀點卻十分具陸九淵的味道,由此,造成了分判吳澄學術傾向之爭議。歷來討論此問題多以工夫論入手,針對心性論的篇章較少,因此本文以吳澄心性論思想為探討對象,觀察其中對於朱熹的繼承,以及是否具有陸九淵心學的成分,而不做須全面研究方可下定論之學術分判。專就吳澄之心性論而言,其人性論多是繼承周、張、程、朱一線,將性分為渾然至善之理性與有清濁之分的氣性,惡自氣性出,因此人必須復性,並且以此理性來節制情欲,不可任私欲放縱。至於身、心、性、情之間的關係,吳澄自有一套序列,身由心主,心具理性,而性為天所賦予之道。在心學觀的部分,可以明顯的看出吳澄對於心之重視,但他也強調實踐的重要,固守本心則會流於空虛。吳澄將心分為太極之心和劇賊之心,且認為心之內容為仁,甚至直言至善之本心就是天命之性,雖不能斷言他全部的心學觀都傳承自陸九淵,卻也無可否認有近似陸學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