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雖列集部之首,然據游國恩、姜亮夫所歸納,傳統文人所注《楚辭》已有訓詁、義理、考據、音韻四類。《楚辭》所受重視可比經籍,而不僅止於辭賦而已。清代《楚辭》學史發展,各期特色與經學發展相呼應。本文針對清乾隆時期李光地所注〈離騷〉、〈九歌〉,探討其中對君臣大義、尊卑思想的發揮,所呼應當時清廷治世承平風氣下,所強調政教意識的影響。李光地注〈離騷〉以「護君不怨」、「求女輔政」為主旨。前者藉「怨望」、「怨慕」消解「怨怒」、「怨恨」,從君王立場設想,調和君臣關係。後者將「求女」解釋為「求賢臣」,以符政治所需。李光地又將〈九歌〉視為〈離騷〉外篇,比附以君臣大義。其刪〈國殤〉、〈禮魂〉以合於九數,實欲意架構尊卑系統,而刪去無法發揮政治意涵的兩篇。李光地所論〈九歌〉,要旨多不在於神人交感、浪漫色彩,而乃於政治意識、君臣大義多作發揮。此與傳統詮釋〈九歌〉差距較大,可見李光地對君臣大義的發揮與附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