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盪不安,民不聊生,美學對飢餓的肚子有何助益乃筆者的研究動機,本文針對先秦儒道的心靈狀態為研究對象,以哲學相關論點展開討論。先秦儒道思想若往心靈修養及精神高度的視角立論,則成中國美學的內涵。從研究對象論,儒道破除功利目的導向,足以擔任人類精神文化的推手;從思想特色論,中國思想乃圓融一體,此與西方的美學原理分析迥然不同。儒家的價值生命確立及道家的精神生命深化,是本文談論先秦美學必先釐清的思想根基,繼而才能從審美對象--藝術與自然--是否迴向助益人生的方式,認識儒道的美學意義,從藝術與道德、自然與人生的連結,分別討論儒道不同的見解之道。審美能力的養成與審美標準的界定,可以探究儒道的美感深度,從物蔽之害到除蔽之功直可視為提高審美活動圓成的境界,而儒道美學在超越世俗標準的探討中發展至高峰,此時德性與美學達到完美合一之境。綜上所論,可了解先秦美學不是就外在對象進行討論,而是從諸子的思想中看見人類心靈與精神在困厄絕處時,所表現的最高思想結晶,此結晶更深切影響往後整個中國美學的發展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