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之《宋史‧藝文志》所著錄之經部書籍,以《春秋》類最夥。又,考諸《四庫全書·經部》,就《春秋》類之著作觀之,宋人之著作達三分之一矣,《春秋》類之著作呈現如此繁盛之態勢,非其他朝代可與之比,故可明《春秋》學於有宋一代實有極大之發展。中唐時咬助、趙匡、陸淳等人不遵三《傳》,而擬將「《春秋》三《傳》東高閣,獨抱遺《經》究終始。」此一風尚施及北宋,故宋儒治《春秋》有捨傳求經之趨向,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尚盡廢三《傳》,則其事無以知,其義無以明,且夫子春秋之旨亦不可得而探也。此外,亦有不主一《傳》,雜揉三《傳》以釋《春秋》者,是以宋儒之《春秋》學著作多以《春秋》名之。王哲著《春秋皇綱論》五卷,以究夫子筆削之微旨,是書所論凡二十有一事(《四庫提要》云二十有二,誤),於三《傳》及災助、趙匡之得失皆加以明辨,四庫館臣稱「其言多明白平易,無穿鑿附會之習「在宋人《春秋》解中,可謂不失古義」。又,鑒於唐末五代藩鎮割據跋扈之禍,職是之故,《春秋皇綱論》尤重發明尊王之義。揆諸今之學術界,於王哲《春秋皇綱論》一書,多為概略性之探討。是以本文擬舉例證,檢視王哲所論之事,詳其不失古義之處。一則欲明《春秋皇網論》之要旨,一則冀能彰明《春秋皇網論》於《春秋》學史之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