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提及徐志摩,幾乎無人不曉,且立即會聯想到他的新詩代表作〈再別康橋》,而其一生所歷經的浪漫愛情故事,更是傳為佳話。自六0年代起,在台灣即陸續出版了多種《徐志摩全集》版本,各版本之間的選文詳略不一,整體而言,多偏重於新詩的選錄,散文的創作則遺漏甚多。自1969年由蔣復璃及梁實秋主編,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徐志摩全集》六輯才稍見完整的面貌,然而若與2005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徐志摩全集》八卷相對照,則可發現其所收錄者仍不齊全,其中最大的落差乃在散文作品的編選,梁氏所編者主要以徐志摩已出版的詩文集為主,至於其他刊載在報章雜誌的散篇文章則多未收入。而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版本,採「分類編年體」的方式共輯成八卷,依寫作發表時間排序,一方面便於檢索,一方面也得以顯示作者成長的軌跡及思想的轉變。編者韓石山跳脫歷年來將詩輯置於卷首的編排方式,特別將散文卷置於詩卷之前,乃因為考量散文在徐志摩全部著作中的分量,認為徐志摩的散文,既是藝術的創造,也是對中國社會的關照,有其異於詩作的獨特魅力。細讀這些未見於早期流傳於台灣的《徐志摩全集》的散文,當可發掘徐志摩在台灣長期以來為人所忽視的創作面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