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擬由〈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出發,向早期文本〈李黃〉、〈李琯〉、〈西湖三塔記〉、〈蠎精〉溯源,探討〈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與所重寫的諸項前文本的關係,試圖從文體的交涉轉變中探查該文如何對前文本作出反應?載有哪些前人的聲音且如何發聲?開發了何種文化議題以引發文人後續的改寫等相關問題。首先,從〈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與各篇前文本的情節變動比較中,可以探見它並置了靈怪故事、才子佳人故事與公案題材於一擬說書場中,編寫者可以在這個虛構的交流場域運用各種修辭策略,來引導讀者走進故事中,相信其觀點。而藉由文本的殊性相對,我們不難發現編寫者馮夢龍將前文本〈李黃〉、〈李琯〉對男性身體變化的關注,轉換為觀察白蛇形體,藉以並置佛教聲音及自身以情為貴的概念,以「情相生」回應傳統觀念中的「體相生」,引發讀者反思文化層面上人性、妖性、情欲、禮法的辯證關係,後人諸多的重寫篇章即在若干程度上回應這些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