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言為清代著名經學家、文章家,亦常州詞派之開創者。有清一代,浙西詞派雖風靡一時,其末學終有堆砌藻飾之失,詞風漸趨虛浮萎頓;惠言繼而創建詞學理論體系,務求「比興寄託」為詞學創作之準則,一矯浙派之弊。惟張氏長於文風鼎盛之常州,所交遊者皆倡導《公羊》學微言大義之今文學者,故其詞學體系亦瀰漫濃厚之「經世致用」思想,具體落實於詞作理論與鑑賞則有「尊詞體」、「意內言外」之要求,藉由詞作產生本源之界定與提高鑑賞格調之法,將詞由「詩餘」傳統文學觀中解放,奠定詞之獨立地位,賦予諷喻時政、糾舉時弊之政教功能。此外,亦透過選輯、評點歷代詞作之法積極實踐、傳播其「無使風雅之士懲於鄙俗之音」之詞學理想,使詞作趨於儒家「雅正」之文學觀。本文嘗試由張氏經學家思想背景與學術成尌入手,探求其詞學理論建構之基礎與目的,並盡可能釐清常州學風對其詞學理論、詞作解評上之影響性、引導方式及關連程度,冀求對此自清中葉以迄於清末聲威泱泱然益趨鼎盛、完備之詞派得出較客觀而全面之了解、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