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園是中國特有的劇場形式,也是清代主要商業性質的娛人劇場,它的出現對中國傳統戲劇有很大的影響,不僅改變了都市百姓的觀劇習慣,也有助於花部的興盛,因此,戲園在戲劇史上實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清代北京的戲園為例,分四部分討論戲園的興衰、經營方式、所受的限制與其價值。中國人飲食觀劇之風,自古已然,早在金朝即有在酒樓中設立表演舞台的例子,明代發展出將戲臺與酒樓結合的經營方式,但並不普遍,帄民百姓無緣問津。清代以降,戲園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其興起的原因除了當時徽班戲大受歡迎之外,商業貿易發達,經濟繁榮的社會環境也為其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戲園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曾受到政府許多法令的限制,例如:禁止旗人進出戲園、禁止婦女看戲、進演夜戲等等,但這些規範往往只能收一時之效,無法改變潮流之所趨,真正導致戲園沒落的原因是西方劇場傳入所帶來的衝擊。戲園的經營方式有別於現代劇場按座位售票,入園之後僅收取茶資,且不受到場次時間的限制,茶資則依座位而有高低之分,觀眾入園之後可自由選擇座位,觀劇期間亦可以走動談天,故成為百姓休閒娛樂的絕佳去處。雖然戲園今已不復見,但藉由史料文獻仍不難想見當年鑼鼓喧天、熱鬧騰騰的氣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