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第一次與朱南山先生見面是在民國88年1月的高雄市鹽埕國小禮堂。當時鹽埕國小適逢校慶,邀請了身為校友的他在大禮堂舉辦台灣早期文物展覽。因係假日,我帶著婆婆與女兒一同前往。一進學校禮堂入口,那五十年前的三輪車,馬上引起了婆婆的注意。當時患有憂鬱症的她,眼中閃耀著久違不見的光彩,她輕輕輕輕地撫摸著(當然現場設有「請勿觸摸」的告示牌)展示物品,像是在撫觸、緬懷過往的歲月,想必是這些東西喚起了屬於少時記憶的鄉愁。雖然現場並沒有多餘的文字解說,展示物件也只是靜靜躺在一排排的展示桌上,但婆婆在展場裡流連了很久,神情有著很深的滿足;三歲小女兒也很興奮,直拉著我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但沒兩三下,我就也捉襟見肘了--我們這一代處在時代劇烈變換的夾縫層,之前的,來不及體會,只能憑淡薄印象略知一二,怎夠應付一個事事好奇的小兒呢?是了,就是這個深深的悸動:應該為我們的老人家,也為我們的下一代,甚至也為我們自己盡一點心,讓大家了解在日據時代、光復回歸、政府遷台的動盪年代,佔台灣人口比例最多的閩南族群如何生活,食衣住行育樂中如何日復一日。「把這些東西搬到博物館,重新規劃展出」的念頭從此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