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在人類歷史發展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亦創造世界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經濟產值,然隨著港口的快速發展,港埠開發產生環境汙染、土地閒置、生物多樣性下降、棲地破碎等現象,均對當地生態環境及人文社會造成不可回復之衝擊。有鑑於此,歐、美、日、澳等國家領先提出「生態港(Eco- Port)」、「綠色港灣(Green Port)」理念,強調港埠發展除重視經濟效益,亦應發展低汙染、提高生物多樣性、復育環境、結合周邊社區利益等多目標性的港埠營運模式。臺灣港務單位面對民國101 年轉型為公司化,及綠色環境政策逐漸成為全球共同義務之趨勢,如何兼顧經貿及調適各項環境衝擊、處理環境汙染,並與自然共存,為其首要挑戰。研究以高雄港作為示範港埠,並針對臺灣綠色港埠的建置,分為港埠永續規劃、港埠永續建設、港埠永續經營管理及港埠永續社會結構等四個面向,提出合適的環境策略。港埠永續規劃為透過整體空間的檢視,由港埠環境基礎資料庫的建構,分析整體環境可能面臨的問題,進而提出可適用於港埠空間的規劃準則;港埠永續建設為檢視港埠中硬體設施是否符合能源及環境友善之理念,並透過綠色港埠總體性評估指標,衡量港埠整體發展的永續性;港埠永續經營管理層面,首先探討臺灣港埠政企分離後之權責,並初步建構臺灣綠色港埠經營自評準則,提供港埠企業明確的綠色環境改善方案,同時藉由獎勵措施的搭配,增加航商推動綠色港埠之動力;港埠永續社會結構為透過空間分析,劃分港埠地區的影響範圍,進而對潛在的風險制訂分級及相對應的改善策略。藉由此四大層面的評估檢視,推動臺灣國際港埠成為環境友善、符合節能減碳之綠色港埠,且希冀透過本研究之評估程序及結果,協助港務公司擬定未來永續發展及環境保護策略,並應用於臺灣其他國際商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