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試圖實現的理想社會的核心概念便是〈禮運〉和〈洪範〉所謂的「大同」,其所嚮往的理想社會與孔子平生追求的理想社會一脈相通。孔子所嚮往的理想社會最令人矚目的是,大同社會並不是在現實中不可能實現的只有在天堂世界才可以追求的理想烏托邦,而是在今生今世可以實現的。因為儒學的出發點本身就是天人合一。並且,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會並不是在天之彼岸,而是在現實之此岸。因此,對他來講,這種理想在過去已經實現,在現實中也應該實現,在將來也應該持續下去。那麼這種實現的權限就像周初一樣不應該被少數權力者壟斷,也沒有必要如同商朝後期巫術或祭祠這種被動性的行為來實現。任何人只要有決心並能動性地實踐自己的先天本性,就會在現實中實現仁。仁可能將天地自然有機聯繫起來,並使所有的存在都實現和諧共生。雖然孔子的目標是實現所有社會成員的安定生活,但這並不只是肉體的安定。雖然通過加強安保和增進經濟發展可以實現社會的安定,這也固然重要,但是,我們更應該將力量放在建設一個具有信任的社會上,而且要構建一個愛屋及烏的理想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