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年從香港到新加坡的康有為,得到英國人的幫助,終於定居於印度北方的大吉嶺(Darjeeling),《大同書》就在此處所寫。他在這本書中不僅利用他對儒學思想的知識,更透過他對於道教、佛教等中國古典,以及對西學的知識,來展開既是太平的且是未來的大同世界。康有為堅信今文經學派所主張的三世觀,即「據亂世」、「昇平世」、「太平世」的三個階段,就代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三個必經之路;進而相信人類社會、文化上的進步性,以及近代技術文明的無限發展與改進的可能性。康有為的政治生涯正值清末,他積極投身於改革已經衰弱的清朝的政治活動,並費盡心血,將歷經兩千年以上的專制統治的「據亂世」,透過政治的改革,轉為小康的「昇平世」。然而,由於維新改革運動歸於失敗,康有為轉而提出既是未來且是太平的社會,亦即「大同世界」的見解。康氏所說的「大同世界」,並非意味著一些西方文明國家已經到達的「昇平世」,而是指比「昇平世」更加發達的「太平世」,即作為大同理想世界的論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