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書院歷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年,十一月十五日國家郵政局發行《古代書院(二)》特種郵票一套四枚,書院繼一九九八年四月之後,再登「國家名片」。洪波有幸,參與了前期書院遴選、票樣設計的部分工作,與有榮焉。茲又作此文,與關心中國書院命運的同仁和廣大集郵愛好者一起,分享書香四溢的書院文化。院源出於唐代私人治學的書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門,是中國古代讀書人享受新的印刷技術,在儒、佛、道融合的文化背景之下,圍繞著書,開展包括藏書、讀書、教書、講書、修書、校書、著書、刻書等各種活動,進行文化積累、研究、創造與傳播的文化教育組織。由唐而歷五代、宋、元、明、清,經過一千二百餘年的發展,書院得以遍佈全國各地,數量至少有七千所以上,成為讀書人文化教育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為中國教育、學術、文化、出版、藏書等事業的發展,對學風士氣、民俗風情的培植,國民思維習慣、倫常觀念的養成等都做出了重大貢獻。明代開始,它又走出國門,傳到東國朝鮮、東洋日本以及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南洋各國,甚至義大利那不勒斯、美國三藩市等西洋地區,為中華文明的傳播和當地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近代以來,因為新學、西學的加盟,它又成為交通中西文化的橋樑。而一九○一年光緒皇帝的一紙詔令,將全國書院改為大、中、小三級學堂,更使它由古代邁向近現代,得以貫通中國文化教育的血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