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浮的六藝論在一九一七年前後就已基本成熟。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裏,馬都致力收羅材料、深化思考,為撰成《六藝論》專著作精心準備。但一九三七年的日寇侵華,打亂了馬的既定節奏。戰亂流離中,馬不得已接受浙江大學「國學講座」之聘,赴江西泰和講學,以一種極扼要的課堂講說方式,第一次公開宣講其六藝論思想。現存的《泰和會語》一書,即為馬當時之講稿。馬曾說:「《會語》臨時逞快寫出,非以此為《六藝論》也。但去其枝葉,亦粗具《六藝論》之輪廓。他日欲草此書,須另自起草。著述須還他一個體例,不能如此草草也。」顯然,《泰和會語》是《六藝論》的一個大綱,探討馬的六藝論思想應以《泰和會語》為核心文獻。但《泰和會語》畢竟只是一部倉促寫出的講稿,而非精心結構的著述,不僅六藝論的真實義蘊沒有講清講透,就是六藝論的具體內涵也未能講全講明。馬的六藝論難為世人理解和接受,這也是一個主要原因。本文在《泰和會語》的基礎上,廣泛收羅馬氏著作中論述六藝的相關文字,儘量客觀而全面的梳理六藝論的具體內涵和思想脈絡,以期還馬氏六藝論一個清晰的全貌。至於六藝論之義蘊,則不作過多探討。綜觀馬一浮討論六藝的文字,我們可以斷定,其六藝論思想主要由三大命題構成,即「六藝統攝一切學術」、「六藝統攝于一心」、「六藝互相統攝」。前兩個命題是《泰和會語》中就已提出的,後一個命題則散見於別處,因而往往為研究者所忽視。下面對這三個命題依次詳加闡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