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我對當代新儒學中三個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人物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的哲學及其終極旨趣作過要點式的闡述與評論。其中熊十力是這個學脈的開山人物,他的哲學旨趣在形而上學特別是本體宇宙論方面,肯定一健動不息、大用流行的本體,以體用不二的方式創生並引導宇宙萬物和它們的運作方向。熊自然強調這本體的生生之德,但這「德」並不含有特定的道德涵義,而與知識、藝術、宗教區分開來,它無寧指本體的形而上的生化性格是「天地之大德曰生」中的生化之德。唐與牟在這一點上有一定程度的轉向,由形而上的旨趣移到道德的導向,以人生的道德精神的追溯與開拓作為他們的哲學的探究的重點。在這一點上,唐、牟二先生的旗幟都非常鮮明:唐先生以一切文化活動都發自與各族文化活動相應的文化意識,而把統合義的文化意識歸宗於道德理性或道德的主體性(moralische Subjektivität)。牟先生則以道德的理想主義(moralischer Idealismus)概括一切存在,也包含道德的行為在內。雙方都有很強烈的道德的主體性的理論立場。不過,他們都未有把道德的性格或內容局限於主體性一面,卻都強調道德性在客體性(Objektivität)以至天道、天命方面的定位性格與作用。即是,人在主體性方面是一道德的主體性,但這主體性並不與客體性、形而上的天道、天命相對立、對峙,雙方卻是通而為一。主體性與客體性的內容都是道德方面的,只是由於分際不同,因而有主體性與客體性的區分而已。這樣,兩人的哲學的核心問題又同時回流到熊十力先生的本體觀念方面去,只是唐、牟賦予本體確定而鮮明的道德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