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所說的「自然」為虛境界所展現或透顯的自然,非自然世界所指客觀實物之自然,客觀實物其實為他然,因其互為依待。道家的自然,為非存在的自然。同時,道家之立言實乃針對周文之虛偽造作而發,所謂「儒墨之見鄙,道家之言遂盛」(「向秀傳」語)。這語只是說明一些當時之社會現象,卻不能誤說為儒家之本質有問題。只是道家的玄理,卻不免陷入清談,成為名士,亦即「進顯逸氣而無所成」。如同曹雪芹之贊賈寶玉曰:「迂拙不通庶務,冥頑怕讀文章,富貴不知樂業,貧賤難耐淒涼。」此種四不邊,任何處都難掛搭的典型名士人格,不免與孟子的仁義禮智惻隱、羞惡、恭敬辭讓、是非四端之心相衝突,亦是永恆的衝突。道家視仁義禮法為外在而外在的自然,否定外在之桎梏而顯天真。自然與天真遂構成與仁義禮法之本質的衝突及永恆衝突。裴頠之「崇有論」曾有積極之疏解,亦不能解答。牟宗三先生對此亦有更高明而積極之疏解,本文將依上述之理解及康德以「美」溝通「自由」、「自然」兩界之理念或方法,期對這些永恆的衝突,再做一可能的疏解或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