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船山對《大學》特別是其對「正心」「誠意」「致知」「格物」的心性學理解,我在另一篇論文中已經作了細致的分析。眾所周知,道學的心性──功夫論,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大學》和《中庸》二者共為基礎。《大學》和《中庸》不僅為道學提供了基本的心性範疇和功夫範疇,也成為道學心性哲學和功夫理論的核心經典。朱子早年的心性功夫受《中庸》(中和)影響較大,中歲以後其學則以大學功夫(格物)為主,(註)宋代道學也因此轉變。朱子以後的道學發展,無論心學理學,多在《大學》功夫的框架中以各自的詮釋向不同條目發展,如陽明主致知,淮南主格物,蕺山主誠意等。 |